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2024年中国阐释学“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在吉林大学文学院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4-08-26 作者: 点击:

    2024年8月20日至23日,中国阐释学“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在吉林大学文学院顺利举行。本次研修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艺争鸣》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承办。

研修班开班仪式于2024年8月20日上午9时在吉林大学前卫南区东荣大厦十楼 1006会议室顺利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李清良、吉林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张福贵、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丛皞出席开班仪式,研修班50余名学员参加了仪式。开班仪式由张丛院长主持,他代表吉林大学文学院向与会专家学者及研修班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对研修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祝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在开幕词中介绍了近年国内阐释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讲话指出了当下阐释学研究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此次研修班能够加强兄弟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为当代中国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书记深情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历史,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当代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成果,并对本次研修班的活动表示了高度的重视。他期待通过此次研修班,能够进一步推动当代阐释学的蓬勃发展,为中国阐释学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开班仪式后,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研修班学员进行了合影留念。

    在随后的几天里,9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为研修班学员带来了精彩纷呈、博大精深的专题讲座。

    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以《阐释学的方法论意义及其两个转向》为题为学员授课。他立足于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大背景,深入分析了阐释学的发展方向,并明确指出文学理论工作者应将阐释学具体化为文学阐释学,以更有效地指导文学实践。紧接着,张福贵教授围绕阐释学的三个转向进行了详尽阐述。首先,他论述了阐释学从本体论向方法论的转向,这一转向并非是对本体论价值的否定,而是对理论发展的创新性推进;其次,他探讨了由公共阐释向个人阐释的转化过程,指出公共理性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演变为公众非理性,因此个人阐释的权利在理性框架下构成了公共阐释形成的基础;最后,他介绍了阐释话语从哲学领域向审美评价的转向,强调文艺学应服务于文艺批评,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指导。在讲座中,张福贵教授旁征博引,既结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品进行对所讲解理论的丰富,也对教育发展、学术话语等内容提出了个人的观点。

    湖南大学李清良教授以《正确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说》为题为研修班学员授课。李清良教授首先以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为线索,系统介绍了历代学者对“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诠释,并在对照中着重分享了自己对孟子这一观念的独到理解。随后,他围绕“意”、“志”、“逆”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指出“意”是作者言辞之“意”,“志”是作者“为人”之本,“逆”是显微阐幽的大智慧,并就“逆”“述”与“阐”“衍”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在讲座中,李清良教授还深入分析了孟子学说的历史地位,明确指出孟子的观点既继承了孔子“述而不作”的学术精神,又启发了后世“汉学”与“宋学”的学术发展,强调了其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孟琢教授以《“训诂阐释学”的建构意义》为题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他分别从“训诂通义理”的历史传统、“训诂阐释学”的理论建构、“训诂阐释学”的实践开拓、“训诂阐释学”的建构意义四个方面对训诂阐释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拓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文字与语段对于训诂阐释学的操作进行了示范,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与深刻的学理性。在讲座中,孟琢教授明确指出阐释学是训诂学现代转型的重要方向,鼓舞各位学员积极投身阐释学的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华南师范大学李春青教授以《关于中国阐释学的若干问题》为题为研修班学员授课。李春青教授系统梳理了张江教授在“中国阐释学”领域的贡献,尤其是对“强制阐释”理论的阐述与批判,以及“中国阐释学”和“阐释论”构想的提出。在讲座中,李春青教授还强调了中西融合对于构建中国独具特色学术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阐释学”未来的发展潜力与可能遭遇的挑战进行了富有前瞻性的展望。

    北京师范大学刘成纪教授以《汉字哲学与字书阐释学》为题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他主要通过“汉字与哲学阐释学”、“汉代字书与哲学阐释学”两部分探讨了汉字哲学与字书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在讲座中,刘成纪教授旁征博引,结合字例与文献资料指出汉字本身构造了哲学,并通过《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等字书的分析认为文字阐释及关于字书的文本阐释是关于中国人世界经验的阐释,肯定了文字学家在根本意义上是哲学家或阐释学家。

    辽宁大学高楠教授以《公共阐释学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典型范式》为题为研修班学员授课。高楠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阐释学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重要成就,并综合阐述了张江教授提出的相关学说。随后围绕公共阐释学的范式、学理程序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学员们分享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看法与见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张江教授以《从强制阐释到公共阐释》为题为研修班学员授课。讲座伊始,张江教授以一种问题意识对文学理论发展史中的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和读者中心论三个阶段进行了梳理,明确了读者中心论的产生源于对未来的确定性产生怀疑,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左右了文学实践,形成了一种强制阐释的状态。随后张江教授从阐释学是阐释者的自我确证这一基本特征出发得出了阐释以争取承认为目的,进而讲解了公共阐释理论,既讨论了公共理性的基本概念与要求,也对公共阐释的边界进行了数理意义上的讨论。在对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后,张江教授进一步讲解了阐释论研究的基本成果。这部分内容既结合了普遍意义上的精神科学生产的基本特点,更结合了中国语言与思维方式的基本特性,对于学员的学习与研究具有较强的引导意义。在最后,张江教授亲切地对学员们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学员们在自我定位中做到反思自我、抽象自我、交叉自我和清醒自我,在学术道路上取得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李红岩教授以《以史阐诗与以诗诠史》为研修班学员授课。李红岩教授首先明确了“以史阐诗”与“以诗诠史”的基本概念,并探究了史与诗的含义,指出两者都统一于历史与文本中。其后,他强调了修词在史学与文学书写中的重要性,并区分了史学文本与文学文本在记载与解喻历史方式上的不同。讲座中,李红岩教授还对真实与事实,“阐”与“诠”两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与解析,明确了艺术具有虚假的基本特性,诗难以“诠”史。最终得出结论,艺术作品的评定要坚持艺术标准,不能以史学标准作为评价艺术高低的第一指标。

    上海大学曾军教授以《对话阐释:一种可能的阐释学理论》为题为研修班学员授课。他围绕“对话阐释何以可能”、“独白阐释的类型及特点”以及“对话阐释的类型及特点”三大板块,详细分析了阐释的对话性问题,分别就“个体阐释”、“强制阐释”、“反对阐释”提出了“外位性对话阐释”、“自反性对话阐释”、“共生性对话阐释”,并逐一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讲座中,曾军教授认为独白与对话在中西阐释学及阐释传统中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包含着独白的对话化和对话的独白化的辩证关系,可以为建构新的阐释学理论提供一定启示。

    讲座圆满结束后,研修班结业式于2024年8月23日上午9时顺利举行,此次结业式由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丛皞教授主持。

    吉林大学窦可阳回顾并总结了过去的九场讲座,对与会专家学者及研修班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李红岩教授指出,此次公益性质的研修班是在张江教授的大力倡导下得以成功举办的,并强调本次研修班在学员素质、会议组织等各方面均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同时,他代表所有参与者对吉林大学领导及老师的鼎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对研修班的授课老师们表示了感谢,并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对在场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展现了深切的关怀与共鸣再次肯定了中国阐释学及其相关理论对中国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梁玉水教授在发言中谈及自己的学习感受,用史、论、辩、学、用”概括了对张江教授理论学习的要点,充分总结了研修班的学习内容,为在场的学员们对理论的深化理解指引了方向。

    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瑜、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副教授王世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经济学院王子威、山东大学马子清博士等学者作为学员代表,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收获,并对授课专家及吉林大学文学院表达了深深的感动与感激之情,同时,他们也明确了自己在未来学习研究中的坚定志向。

    学员发言后,张江教授为每位顺利完成研修班学业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仪式的最后,张江教授结合阐释学在中国的学术发展史感慨了阐释学在今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于学科目前取得的成就向学员们进行了基本的介绍。再次表明了中国阐释学的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学员们写出自己的日知录,总结自己的每日收获,更勉励学员们在精神上弘毅,多在为学、修身上下功夫。张江教授还深切地鼓舞学员们可以投身阐释学的研究,对阐释学的发展提出了热切的展望。

    至此,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阐释学理论与实践高研修班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研修班话题深入,讨论热烈,报名的盛况空前,可见,阐释学的研究与探讨已经在中国学界深入人心。从2014“强制阐释”的提出,到“公共阐释”,再到当下热议的阐释学“十辨”和正在建构的“阐释论”,中国阐释学的建构由“破”到“辨”到“立”,已经构成了一个重要的中国文学现象。如与会学者们所期许的,此次研修班,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大家对阐释学的讨论和建构,为中国阐释学的含弘光大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