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 ——访吉大北京校友会创始会长贾玉亭
张北林
贾玉亭老师1964年考入吉大中文系,是与吉林大学结缘整整55年的老校友。贾老师毕业后即留校工作,在吉大读书、工作了25个年头。
1988年,贾玉亭老师调到教育部工作后,便和北京的校友骨干们一起,投身到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的筹备工作之中…
30年来,从北京校友联谊会总召集人到北京校友会创始会长,他为北京校友会的创办和发展,付出了许多心血,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他把会长的担子交给了新任会长,北京校友会为他颁发“大爱无疆终身荣誉奖”奖牌,以表达广大北京校友对他的爱戴和对他所做工作的充分肯定。卸任之后,他仍一如既往的关心校友会,热心为校友们服务。
不久前,笔者走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学长,听他介绍了多年做校友工作的心路历程。
提起母校吉林大学,贾老师总是抑制不住他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他说,自己由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幸运地考进吉林大学,是母校的教育培养改变了他的命运。在吉大学习生活工作的20多年里,自己得到了太多恩师的教诲和领导的栽培,没有吉林大学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他说,我们全家人都受益于吉大的培养,我和爱人都是吉大的老人,儿子是吉大国际经济90级的学生,儿媳和儿子是同班同学,女儿98年考取了吉大的研究生,一家人只有女婿不是吉大人,而女婿的父亲又是我的大学同学。正是与吉大如此深厚的渊源,铸就了贾老师一往情深的母校情结。离开吉大的30多年里,贾老师正是怀着这种浓浓的感恩之情,全身心地去做校友工作,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回馈着自己的母校。
校友工作从中文系做起
追溯起贾老师做校友工作,其实早在1985年就开始了。当时,为了迎接吉大四十周年校庆,校系两级从1985年就开始了筹备工作,贾老师当时是中文学系校庆筹备组的负责人。从那时起他就与中文系在北京的校友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他在中文学系长期做学生工作,与历届工农兵学员以及恢复高考后的几届学生都非常熟悉,这为他开展校友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1988年到北京以后,他首先联络曾经带过的学生,使中文系的校友工作迅速开展起来;2002年,吉大文学院的文史学科成立50周年之际,他组织北京校友积极参与,征集校友通讯录,筹集活动基金,亲自率团返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
2006年吉大校庆60周年前夕,贾老师发起倡议,号召中文系校友自愿捐款,为军歌、校歌作者、中文系老系主任公木先生塑像,得到校友们的积极响应。后用募捐所得,为公木先生制作了两尊塑像,一尊半身铜像坐落在文学院办公区大厅,另一尊全身雕塑摆放在东荣大厦的门前广场。
2010年公木老师百岁诞辰,贾老师带领在北京的数十名公木先生弟子,驱车前往河北辛集公木先生家乡参加纪念活动,接着又在北京隆重召开了“纪念公木先生百岁诞辰暨吉大文学院北京校友会成立大会”。
2016年为迎接吉大70周年校庆,贾老师牵头召集以文学院校友为骨干,主编了吉大历史上第一部《吉林大学诗选》。在贾老师的带领下,这些年来文学院北京校友会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为北京校友会和其他分会的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带头和推动的作用。
校友工作也难也不难
据统计,在北京的吉大校友有七万之众,遍布京城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把这么多的校友一点一点地组织起来,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回顾走过的30余年校友工作历程,贾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困难重重,那时候大家都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联络校友、收集校友信息是一件难度很大的工作。校友们上有七、八十岁的老学长,下有刚刚毕业的小师弟师妹,组织活动有很大的难度。要组织活动就需要经费,筹集活动经费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更何况六个校区合并为一个新吉大以后,老校友们怀念的仍是自己当年的母校,怎么样把六个校区的校友聚拢在一起,让大家对新吉大都有认同感,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贾老师说:我个人的能力和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这些年来之所以能把活动一步步地开展起来,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发动和依靠校友骨干。每一个校区、每一个院系、每一个年级的校友当中,都有一批热心校友工作的骨干,把他们发动、组织起来,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这些年来,按照各校区,各学院,先后成立了二十来个分会,还按照校友们的工作性质和兴趣爱好,成立了诸如金融、大数据、大健康、文创等小组。甚至包括单身相亲、健走、书画、摄影、篮球、足球、乒乓球等跨校区、跨院系的组织,加上一年一度的迎新活动、重阳节敬老义诊活动、新春团拜会等等。这些组织和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得整个校友活动显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极大的调动了校友们的积极性,增强了校友们的向心力和校友会的凝聚力。再比如,清华大学的校友们最先把在清华工作、学习的数百名校友组织起来,成立了吉大清华校友会,紧接着北大、人大也成立了校友分会。用吉大杨振斌书记的话说,一所大学在另一所大学成立校友会,这是北京校友会的首创。
贾老师感慨地说:北京校友会的工作这些年能得以顺利的开展,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来自母校的大力支持。由于北京的情况比较特殊,多年来北京校友会一直没能正式成立,只能以校友联谊会的形式搞活动,给校友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直到2009年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吉林大学校友总会之后,北京校友会才得以成立。这些年来,吉大的校领导和校友总会,始终把北京校友会作为关注和支持的重点,许多院系的领导对各个分会也给予了很多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杨振斌书记到吉大工作的这几年里,从思想理念到实际行动上,对校友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北京校友会的工作更是格外关心和支持。我们所取得的这些成绩,都与母校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
服务校友要心怀大爱
贾老师从事校友工作30余年来,一方面得益于校领导、校友总会的关心,得益于校友、特别是校友骨干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也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大校友的信任和赞誉。
贾老师的网名是“大爱无疆”,他在为校友服务上也是满怀着一颗大爱之心。他刚到北京的时候,住在招待所里,招待所成了他迎来送往校友的据点,不仅是北京校友,外地来的老师、同学和学生都扑奔他那里。他的自行车成了校友们的公用车,校友们毕业找工作,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工作调动,来京求医、上访,单身找对象都愿意找他帮忙,甚至连买卧铺车票也求他想办法。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吉大一位老师的儿子要去广州旅行结婚,求他给买两张卧铺票,为了有把握,他找在人民日报工作的学生给预定。他不愿意让学生给垫钱,于是先从西单骑半小时自行车把票钱送给他的学生,临到取票之前,那位老师又发来电报说计划有变,儿子不去广州了。他不好意思麻烦学生去退票,自己又骑车去人民日报取票,然后赶到前门售票处退票。走在半路上,天下起了大雨,他跑去商店买了雨衣,退完票往回返的途中,自行车又刹气了,他只好把自行车放在前门附近一个胡同,第二天再去补车胎。这件事他的学生和求他买票的老师至今也不知道。
这些年来,贾老师为了校友会的工作付出的精力太多太多,用他老伴的话说,只要是校友会的事,他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从不知疲倦!除了北京校友会的工作外,校友总会、文学院的活动,各地校友会有什么活动,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参加,他先后自费参加了重庆、湖北、安徽、河南、湖南、内蒙古、烟台等地校友会的成立或换届活动。通过这些细微琐碎的小事,可以看出贾老师对校友和校友会发自心底的大爱!
谈到这些,贾老师真诚地说:其实我并没有多高的思想境界,做这些只是基于两点初衷:其一,我自己是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一颗柔弱的小草,对人生的艰难有着深刻的体验,看到校友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难处,能帮的尽量伸出援手,这是我做人的原则。其二,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吉大人,没有多大能力和本领为母校贡献,希望能用我的爱心给更多的校友以帮助,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为我们的母校争得更多的荣誉,增添更多的光彩。
言谈中,贾老师的言语质朴而又亲切感人,他说自己很普通,但他为校友工作做的贡献,却让我们感到伟大。他说自己并没有多高的思想境界,但从他看似平淡的话语中,却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这样一句话:上善若水,大爱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