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MFA专栏  >  正文
MFA专栏

2014级广播电视艺术硕士温家萁毕业作品:电视专题片《大同小记》

发布日期:2017-06-19 作者:温家萁 点击:

电视专题片《大同小记》作品阐释

摘要:

电视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电视节目越来越多地以多样化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娱乐化、大众化、通俗化的节目充斥在公众视野中,影像时代、商业社会、大众娱乐、末路文学,这些都在逼仄着电视艺术的空间。散文类电视专题片的出现就如同电视艺术里的清流,使得电视艺术高雅了起来,散文文字活泛了起来。几年前得益于央视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印象中国》系列的启迪,我便一直也想要做出一个类似的电视作品,这便是我的硕士作品《大同小记》的灵感来源。电视诗歌散文《印象中国》系列以行旅游记为创作载体,制作过程中找寻中国每个区域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元素以及镜像,将每个所述地域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以优美的散文诗歌形式一一向观众叙述展现,既具备电视艺术的艺术诉求,也兼顾到散文诗歌的优美展现,形成了文化的电视大印象。类似于这样的创作模式,我的作品《大同小记》也是采用行旅形式,以我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家乡大同,借此来展现家乡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热爱与留恋。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章的侧重点在于将所学课程的知识与本人创作理念相结合,同时将理论上升到实践层,从而解释了本文的创作理论基础与实践来源;第二章主要是对作品主题内容以及作者详细创作理念的介绍。就内容而言,文章通过对大同的城市概况、佛教传统以及老街新城新风貌的描写拍摄,阐释了作品的整体架构,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主要从乡情以及城市历史内涵两个方面入手,将诗意的画面与优美的散文笔触相结合,穿梭于古今之间。将大同古都的历史厚蕴和现代风貌,用诗意的镜像和自创散文式的叙事语言进行重构,感叹世易时移,将一座闲适自在又处在发展中的城市呈现在荧屏上。在创作理念方面,主要遵循高标准的文学风格、画面意境与文字的统一,力求表现作品的深刻内涵;第三章是对作品视听语言的分析和解读,分别从前期拍摄中镜头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和后期编辑中对于声画对位方面解读了作品中相关的视听元素以及具体创作流程,与此同时,本章还从镜头语言、背景音乐、影片制作、影片包装等方面着手,对作品的幕后制作做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第四章作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指出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对具体操作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作品的价值方面,其美学价值,文化价值都十分明显,而在作品的反思上,作者分别对前期准备和后期制作进行分析,指出了一些不足,为以后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运用了广播电视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具体阐述了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过程以及作品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展现了一个正在发展的古今融合的家乡,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我的家乡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