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旧栏目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风采

赵洱岽:金色韶华永不忘 致知力行继往来

发布日期:2019-10-31 作者: 点击:

金色韶华永不忘    致知力行继往来


赵洱岽,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现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数字化课程资源分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国慕课大会主持人。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中国大学最美慕课全国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2016年度全国优秀案例奖等多项荣誉。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成长的岁月,奋斗的时光,是赵洱岽一生中的金色年华。无论走多久、走多远,都将在心灵深处永存。

赵洱岽出生于长春,自儿时起他就对吉林大学心怀向往,并为之不懈努力,1993年他顺利升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读书。吉林大学带给赵洱岽的第一印象便是“热情”,热情的老师、热情的学长学姐、还有热情的同学们。时至今日,他回忆起当年的种种情景,依然印象深刻。热切温暖的氛围至今让他难以忘怀,就是从那时起,他就爱上了吉林大学这个温馨包容的大家庭。


1993年入学时赵洱岽及室友的军训照


赵洱岽热爱学习,且通文达艺。院系里,他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并被评为优秀学生。大学里,他是学校艺术团的创建人之一,还是叱咤风云的校园歌手”。除了经常主持、参演各种大型演出,在吉林大学五十周年校庆时,他还组织所有文科院系同学排练文艺节目,献礼校庆晚会,得到了校领导以及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赵洱岽还先后被选为系学生会和校学生会副主席。丰富多彩的校园经历,锻炼了他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他日后的工作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的儿子,受母亲的影响,赵洱岽一直有一个“教师梦”。得益于研究生导师刘会军教授的培养和教导,他在管理思想史方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生毕业后,赵洱岽来到了北京,进入具有“电力黄埔”之称的华北电力大学任教,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他子承母业、以吉大的老师们为楷模,一路奋斗,逐步成长为卓有影响的慕课名师。

赵洱岽说:二十多年前在吉大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吉大包容博爱,给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空间,鼓励大家自由探索、发挥潜能。感谢吉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关爱和帮助,每当想起和他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都让我倍感温暖,这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前进的力量。


1997年毕业露天演唱会乐队全体成员  赵洱岽(左二)


学贯中西   爱在哈佛


 2010年,赵洱岽携家眷一起飞到美国哈佛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家三口在哈佛度过了一段充实美好的时光。

 冬天的波士顿白雪皑皑、空气清爽,看着雪花飘落在尖顶红墙、古朴典雅的哈佛建筑群上,赵洱岽情不自禁就想起了飞雪漫天的东北家乡、银装素裹的母校风光,这让他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个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精神之都,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汲取学术的营养。

 一年的哈佛深造过程,惊喜又充实。校园里、讲堂内,赵洱岽常会见到许多全球学术界的顶级大师和巨搫,比如《软实力》的作者、哈佛肯尼迪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教授,《邓小平传》的作者、美国汉学家傅高义教授,“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哈佛商学院的凯普兰教授等。现在回忆起来,他的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我真真切切地见到教科书里的人物了!那时候的赵洱岽,就是学术领域的“追星族”,和同来哈佛的中国学友一道,天天关注各类学术讲座信息,早早来到教室恭候哈佛名师报告,排着队等待跟学术大腕们交流问题,大家在国际前沿的科研领域扬帆起航、共同成长。直至今日,他依然和哈佛大学的老师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邀请他们来中国作报告并担任特聘教授。时光荏苒,倏忽间已是近十年光阴,赵洱岽回忆起在哈佛留学的那段生活时说:“在那里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每一件事都值得永远铭记在心里。亲情、友情、爱情和师生情交织成了一部真人版的《爱在哈佛》

赵洱岽与傅高义合影

 哈佛大学亚洲项目访问学者毕业合影


哈佛大学享誉全球的学术成果、世界领先的科学研究和引领变革的教学模式,强烈地震撼了赵洱岽的心灵。彼时,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网络公开课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种富媒体的表现形式和精彩纷呈的视频教学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赵洱岽,让他切实感受到了教书育人的强大魅力和信息技术赋予教育教学的能量。他下定决心,回国以后自己一定要做在线开放课程,要做一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先锋军。


笃行致远   筑梦远航


留学归来的赵洱岽在科学研究和教学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不忘初心、立志做一名卓有建树的教师,2014 年,经过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方案规划,他精心制作了《沟通的力量》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上线当年就成为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国内排名前10的课程,2015年该课程获批了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截至今日,在线学习人数达到了96 万人次,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个数字让赵洱岽自己触动很大,他说: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我想到我退休时最多也就能教上万名学生,但是没想到课程上网后,会有这么多学友上我的课!干了一辈子教师的老母亲在老家看我的课时,特别打来电话对我说:儿子,你终于干了件教师最该做的事,我为你骄傲。

   2015 年初,在教育部爱课程中心的引领和推动下,他开始了《管理沟通》MOOC 的制作,在慕课的制作过程中,他既要当编剧、当导演,还要当演员、当制片。他把专业的课程模块化,把每一个微课剧本化,怀着为人师的情怀和为学生的梦想,精心设计,道术相济,努力适应在线情境的学习模式,努力从从课堂上的生动面授转变为面对镜头前的亲切讲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赵洱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殚精竭虑,竭尽全力,甚至发着高烧,也要坚持录课。《管理沟通》慕课一上线,就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第一轮开课就有3.7万人注册选课,还有很多高校把他的课程选为了本校学生的在线选修课程,给予学分认定。

  2016 年,《管理沟通》英文版在MIT和哈佛大学主办的全球慕课平台edX正式上线,153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都选修了这门课程,中国的慕课走向了国际。赵洱岽一路走来,不断革新,和他的团队一道正在努力淘汰“水课”,拼力打造“金课”。也许这就是一个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吧。

赵洱岽主持教育部中国慕课大会

赵洱岽在麻省理工学院作报告


立足当下    放眼未来


 对于吉林大学的师弟师妹们,赵洱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和期待,他送给师弟师妹们一句话:一眼看校园,一眼看校外,只有内外结合,才能使自己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一个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赵洱岽说:“我一直坚信一句话,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我的人生成长经历,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得到提升和进步的,我从在吉林大学读本科和硕士,到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从国内学习到国外学习,从在东方学习到在西方学习,正是我持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才成就了今天的教学科研工作和MOOC的事业”。

丰富的知识累积和坚持不懈的学习,让赵洱岽真切地做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兼顾”。今天的莘莘学子,已经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如何在愈发娱乐化和碎片化的行为习惯中,深度学习、反思成长,这对每个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都能通过不断拓展学习的宽度和深度,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字/尹其卉  朱亚楠

校对/张北林  迟美琪 

编辑/张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