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0日15时,安徽大学教授、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特聘研究员徐在国在东荣大厦十楼会议室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新出材料与战国文字的考释”的学术讲座。文学院院长徐正考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徐在国教授从新出资料解析战国文字的考释方法及意义,并介绍简帛学界最新材料安大简的整理及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如下:
一、齐国陶文选释一则。徐在国教授通过字形分析、训诂考释、词例举证、对比研究等研究方法,指出乐匋齐所藏的沂水陶文“陈枳尚”和静海县西钓台遗址采集到的齐陶文“陈枳忐”是一个人,“尚”“上”古音同为禅母阳部,典籍中二字通假例证较多。“陈枳尚”“陈枳忐”均应读为“陈枝上”。“陈枝上”为立事者的名字。完整的沂水陶文的格式应该是:地名+陈×(立事者)+立事岁之釜也,只可惜没有一件是完整的。沂水陶文、新泰陶文、临淄陶文、莱芜陶文等“立事者”多相同,证明立事者主政的那一年官府制造的量器通行于齐国境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二、谈楚帛书中的“倾”字。楚简“倾”字是个疑难字,李学勤、何琳仪、朱德熙、高明等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考释意见,徐在国教授评析各家观点后,从字形隶定出发,结合清华简、安大简相近字形对比分析,提出此字形释“倾”字更合理。
三、介绍安大简《诗经》的整理与研究。徐在国教授展示并讲解了尚未公布的安大简的图片和文字特点,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简为例,分析了文字风格及整理情况。这部抄本《诗经》是儒家经典文献的重要新发现,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安大简的出土,特别是楚国史书、楚辞佚篇以及孔子语录等诸子类著作,都是未曾流传于世的新材料,这些对楚国历史、文学和先秦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讲座内容别开生面,在场师生与徐在国教授积极交流互动,气氛热烈。最后,我校古籍所所长冯胜君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冯老师指出:“徐在国教授研究成果和工具书为文字及其他研究领域做了很大的贡献。古文字研究没有捷径,材料是基础,徐在国老师高度熟悉材料,专业视角广博,更是治学严谨,这种品质值得在座师生学习。同时期待看到他更多的研究成果。”
本讲座由吉林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共同主办,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名家讲座,由文学院院长徐正考教授主持。
( 文学院 李晓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