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

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到文学院做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05-09-04 作者: 点击:
发表于: 2005-09-04 00:22 点击:2539

  825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陈映真先生应邀到文学院做了一场题为“台湾文学的过去与现在”的学术报告。

  陈映真的创作被誉为“台湾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徐复观在乡土文学论战的高峰期中曾赞扬陈映真是“海峡两岸第一人”,在台湾学界,他亦被誉为“文学的思考者”。从六十年代至今,陈映真笔耕不辍,代表作有小说集《将军族》、《第一件差事》、《夜行货车》、《忠孝公园》,评论集《知识人的偏见》、《孤儿的历史、历史的孤儿》等。在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中,陈映真以坚定的“中国情结”和历史忧患意识而引人注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曾因“阅读毛泽东、鲁迅著作”与“涉嫌叛乱”被政府当局逮捕入狱,虽历尽磨难,却不改初衷,八十年代以来更成为与“台独意识”进行斗争的精神旗帜。他与同仁创办的报告文学杂志《人间》,以弱势群体为报道重点,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鉴于他在文学创作和研究中做出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97年授予他名誉高级研究员称号。

  此次报告中,陈映真先生细致梳理了二十世纪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别对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发生在台湾文坛的“乡土文学论争”的情况进行辨析,并进一步指出乡土文学与八十年代“台独”意识的本质区别。作为历史的见证人,陈映真先生的许多见解和感悟都发人深省。在历史的回顾与清理中,陈映真先生提出五点结论:一、台湾和台湾文学是中国和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既有其特殊性,又与中国文学有同一性。二、从历史上看,台湾文学是在民族民主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反帝爱国是其主流。三、1950年以后,台湾文学受美日文学理论的统治。四、80年代展开的反台独民族文学理论是新的反“皇民”文学的理论。五、理性健康的审视西方外来文论对两岸文化领域的支配及对应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杨匡汉教授陪同陈映真先生到会,文学院院长张福贵教授主持了报告会,刘中树教授和文学院师生与陈映真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文学院 白杨、吴亚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