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学术讲座

文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之七十四——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

发布日期:2006-11-15 作者: 点击:
发表于: 2006-11-15 11:32 点击:1736

11月9日(周四)晚6点,文学院在三教十四阶举行系列学术报告的第七十四场,本学期第十一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刘中树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的报告。

刘教授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什麽是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如何形成的;五四精神和中国新文学到底是什麽关系。刘老师认为五四精神是指融合了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走向世界的一种精神,它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解放、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人的现代性的实现。五四精神中思想启蒙、政治救亡、走向世界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通过倡导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人权和唤醒民众来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由此来达到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解放,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五四精神这种特殊内涵是由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五四精神的形成最早应追溯到晚清的官吏知识分子,他们以维护清政府统治为前提,提出放眼看世界,学习西方新知,“师夷长技以制夷”,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接下来一批忧国忧民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引进西方科学知识的同时启示了民众的觉醒,甲午战争的惨败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问题,从而催动了晚清的思想启蒙和政治改良运动。这些都为五四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爱国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直接催生了五四精神,它将西方的进化论、人文主义、社会进步、人的全面解放等思想引入中国。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五四时期的创作主张将个性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认为人性解放应该与政治、经济的解放结合在一起,个体意识应融入集体意识,从而产生了阶级意识,促使文学由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最后,刘教授指出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六位公认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周作人、鲁迅,五四精神在鲁迅身上得到最集中的体现,而且由鲁迅将其发扬光大,提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问题,鲁迅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坐标。

整场报告会座无虚席,对于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问,刘老师做了耐心详细地回答,最后报告会圆满结束。

文学院

11月10日